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得心應手


  下個月又要搬遷診所了,這次可以在原來的同座大廈裡找到單位,算是幸運的了。奇怪的是,又是十九樓二號室,從前在彌敦道時,由十五樓遷往十九樓,也是同一個室號。

  人生就是無數的輪迴吧,不斷的以為向著前走,在忘情奔跑之餘,稍稍停步,回頭一看,周遭景物似曾相識,有緣的人,又碰在一起,離散與重遇,之後又匆匆揮別,原來都是如此,輕不著地。

  又是重新收拾行囊的時候了,地產紀經問,新舊單位的交接日期只有三天,是否有足夠時間裝修新單位?

  當然沒問題的啊,因為每次搬遷診所,我都力求便捷,只要做一些清潔工作便可遷入,而且到如今,一切身外物都要精簡,診所裡根本沒有多餘的東西。

  這天在家裡找了許久,終於找到上面這個大葫蘆,是當年剛開始行醫時,一位碩士班同學送的,他還在葫蘆上親手寫下「得心應手」四個字。

  我喜歡葫蘆,那時候,還會收集各種大小葫蘆,擺放在應診的地方;然後,經過不斷的遷流,對物質的欲望已減低了很多,甚或,不會主動搜集什麼擺設物了,你看我這些年,把那批珍藏的書,十箱百箱的扔棄,便曉得,我真的捨得了。

  那些葫蘆,送人的送人,遺失的遺失,留下來的,就只有這個最大的,因為葫蘆背後,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一段難忘的情誼,遠遠超出送禮人,深深的期許。

  十年後,再把葫蘆掏出,那「得心應手」四字,仍是那樣的雄渾有力,身為醫者,誰不願意「得心應手」的呢?

  當年,老師勸告我們,千萬別當上工,以扁鵲三兄弟之故事,告誡我們,上工是沒有病人的,中工和下工,才可養家活兒。

  老師的話,不敢忘懷,奈何塵世間,人們都愛追逐名聲,以為名聲越大,能力也越大。然而,曾聽過一位前輩訓示,一個稱職的中醫,需俱備才、學、術、德,四者缺一不可。

  醫術,只是其中一項基本要求罷了……

  對於南乳粗齋,我有很多溫馨回憶。

  從前,逍遙堂的舊同事卡文,知道我喜歡吃齋菜,她趁著為家人做齋菜時,會為我多做一些,用食物盒留一份帶回診所給我。那是家裡的味道,當時我獨居,收到這盒愛心食物,十分感動的呢。

  偶爾,我會要求媽媽為我煮一兩款菜,上面那些基圍蝦是為她買的,而我卻點菜,要她煮南乳粗齋,結果煮了兩大碟,足夠我吃三天。

  媽媽與卡文煮的南乳齋,食材差不多,但味道就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我都喜歡……

  媽媽常會問,在旺角,午餐吃些什麼?她擔心我營養不夠,又怕我忘記吃午飯。

  其實,我跟同事每天都吃得很富足,即便普通的常餐,我們都吃到肚子撐著,常要飯後散步半小時,才可繼續上班……

  為了記錄,這天戴上一個小王子口罩,我自拍了這張相片。

  口罩是病友嘉嘉送的,也許她知道我喜歡小王子吧。

  仍滯留在娑婆世界裡的小王子,到底還有沒有緣份,找到一個可陪伴他,一天看44次日落的靈魂伴侶?

  幸好,我比較愛看日出,但其實日出與日落,幾無差別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