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寓佛學於醫學

  接連多天的春節假期,除了忙著幫媽媽預備繁多的過年酬神用品外,我還得把積存多年的學佛筆記取出,重新閱讀以及梳理,當然這個過程也頗令人沮喪的。

  因為大部分筆記,既然是自己寫的,應該很有印象才對,但結果還是忘卻的多,真的要加倍用功啊。原以為自己的記憶力不算太差,但時間不待人,稍一鬆懈,不能時時用功,便會把那些僅有的微塵知識給忘失了,自己真的要及時精進,才不至虛度餘生。

  大約在五年前,在網上發現了許多電子佛學書,因從前學中醫,也是靠著電子書之輔助,才能大量吸收那些不用直接購買的醫學寶庫。當然,與實體書相比,電子書只是我無奈之選。

  近因認識一位學佛師兄,她對中醫很感興趣,與我談及學醫之種種因緣,讓我想起曾看過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那是我在網上閱讀過的,亦是一口氣把幾百頁之書看完,這是倓虛法師口述的自傳,由其弟子大光法師記錄。

  早在多年前看過的書,今天再找來重看(也是找到電子書吧),有說不盡的感觸!

  原來,當年閱畢此書,在接下來的行醫日子,我似乎是朝著法師在傳記中點出,一些弘法利生的路向而前進;興許,我是受著這本書的影響,受著法師在書中提及「寓佛學於醫學」的論述,而鎖定今後的行醫目標吧。

  何者是因?何者是果?也說不清了。當初學醫,全為了滿足一己之興趣,由「醫易同源」開始尋找答案,然後便引出中醫之博大精深理論。

  佛稱為無上醫王,如今學佛,更有刻骨體悟。一切慢慢走來,雖是迂迴曲折,但總能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從學醫到學佛,終究是經歷了一段看見山水的過程。

  所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不是別人說了便是的。你的心眼,自有一個明亮角度,那才是一個清淨視野,照見五蘊皆空……

 

  這是今年為家裡選購的蘭花,花瓣上有點點花紋,十分清麗脫俗,爸爸媽媽很喜歡,本來我對蘭花不會太鍾情,但蘭花的花期長,擱在客廳裡,也頗配合春節的熱鬧氣氛。

  還有,蘭花的花色奪目耀眼,那些姹紫嫣紅,全是我喜歡的顏色,漸漸地,蘭花便會跟著春節一起亮相了,成為一種過節的符號……

  每年為了預備這個特色全盒,我可花心思,跑了幾家零食店選購,有鹹有甜的,更有一些小驚喜,例如今年買了較矜貴的松露朱古力,侄子侄女很滿意呢……

  然後,便是這幾頓過年飯了,即使家裡只有三人用餐,媽媽也得預備十二人的份量。呵呵,當然是我去買食材呀,拖拖拉拉的,來回了幾次菜市場和超市,還有些需要在旺角添購的,真的很累。

  有些習俗,是否已過時?不用太執著吧?但我就是不敢叛逆母親大人的意旨,媽媽要求的,我便盡力而為,尤其是近兩年,疫症嚴峻,親友減少往來,家裡的長輩已很寂寞,唯有盡量滿足他們的訴求吧……

  今年過了一個冷清的春節,待在家裡,我穿得像雪人,幸好可連續幾天穿上發熱背心,睡覺時也鋪上電毯子,對付嚴寒天氣,我這個白雪公主可有良方,你別擔心我了。  

  下面的引文,摘錄自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對我影響深遠,也給你看看——

  這裡我有幾句早已要說的話告訴大家。過去我有一個主張,多少年來,沒得機會發表,也沒貫徹實行。我這個主張不是別的,就是想『寓佛學於醫學』。這並不是因為我會醫道才主張這樣,就是我不會醫道也主張這樣。我早已看到,以後的出家人,除修行研究佛法外;無論如何要在本身上學一種養生的技能。過去的出家人,可以仗緣法,仗廟產等,維持生活。這法子恐有行不通的時候,不如在各人身上,有一種技能,既能借此技能糊口,又能弘揚佛法。

  佛稱為無上醫王,佛說修菩薩行,要於五明處求。五明中就有醫方明,會醫學的人,可以自醫,又可以醫人;對於慈悲救人的宗旨,還不違背。既能造福社會,又能利益人群;還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附帶著把佛法弘揚出去了。這樣可以以佛法醫心,以醫藥醫身,身心俱無病,即可成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