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流動中醫



  人口不斷老化,再過二十年,我們身邊超過六十歲的人士,將會越來越多,長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將會成為社會上沉重的負擔。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位老人,假使,我們沒有遇上意外的話,也應該會有徐徐老去的一天,我們也會患上老人病,也須要別人的關照……

  
香港政府給老人的照顧與福利,比起其他先進城市,還是乏善可陳。以後,長者醫療服務的不足,將會隨著人口的老化,而逐漸顯現。

  
行醫三年來,遇過不少中風病人,有仍住院的,需要我們往醫院為他們做治療;也有中風後遺症回家進入復康期的,他們的子女和伴侶,同樣要面對照料這類病人的艱苦日子。



  最近接收一位中風後遺症病人,左邊身體偏癱,左腳已恢復了八成的活動能力,但左手卻仍僵硬無力。我為他做了多次針灸及拔罐治療,然而進展緩慢,看他的患側肌肉開始萎縮,需要及時接受推拿治療,於是便建議他的女兒另找推拿師。

  
可是,社企的「流動推拿」並沒有為那區提供服務,而我推薦的推拿師又在港島區,病人行動不便,坐計程車也太昂貴,讓他的女兒十分苦惱,不知如何處理?

  
最後,我只好打出友情牌,請這位推拿師來我診所,為這位病人做治療。

  
為何社會的資源,總是錯配?既然,有那麼多人需求流動推拿服務,醫療團體何解不在此處籌謀,讓再培訓的推拿師,分區提供服務?

  
據云,有不少中醫學生,畢業後找不到與中醫相關的工作,有些更被迫轉行,以求賺取基本的生活費。這是何等的浪費人才?我們培訓一名醫科生,需要多少資源哦!

  
當初,我們構思的「無國界中醫團隊」,便著實深化這個人口老化的問題,故希望把香港的中醫人才(特別是年輕中醫師,也包括推拿師)組織起來,成立一隊中醫團隊,為全港市民提供流動中醫服務。

  
我們的策劃,雖然最終是無疾而終,但那幅建構在空中樓閣的理想藍圖,卻是踏踏實實地切合現況所需,並不是全盤的空想。

  
中醫本是源自於生活,而我們,只不過想把中醫,回歸到生活中去,流動中醫,不正是如此的嗎?

  
中醫,就是要走進你們家裏,成為你們名副其實的「家庭醫師」……



  
當我在為這病人花白的髮叢上扎針時,心情複雜,瞬間欲把所學傾巢而出,只盼能助他早點康復……
  
  

  
病人的患肢開始僵硬,我分別為他用上針灸、拔罐及刮痧等綜合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