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時,曾動過出家之念,對弘一法師如何追求人生之最高境界,走上人生第三層樓去,有著深深的嚮往。記得那時候,最初應該是由豐子愷開始,漸漸才認識他的老師李叔同(亦即是後來出家的弘一法師)。
豐子愷總結出「人生三層樓」的看法,他說:「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慈父孝子,這樣就滿足了。
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裏頭。這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心貢獻於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託於文藝的創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界也很多,即所謂的『知識分子』、『學者』、『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世界就不過這三種人。」
這「人生三層樓」的觀點,一直影響著我,因為我了解自己,是一個喜歡爬樓梯的人,深信攀高一點,會看見更美好的景致,會呼吸到更清純的空氣,會更接近天使的足跡。
李叔同就是那麼的自然,一層一層的爬上高樓,在每層樓居住時,亦能盡其本份,發揮當下所扮演的角色,絕不含糊。居住在第一層樓時,他對母盡孝,對妻盡愛,及後爬上第二層樓,對藝術之追求,洋溢著天才之況味;然後,由藝術昇華到宗教,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我對李叔同之成為弘一法師的經歷,十分嚮往,也視為修行之最高楷模。
遁入空門,並非只是看破紅塵,也不一定是遇到什麼悲慟的事情;其實,也可以是懷著歡喜之心,對人生有更高的追求,超脫凡塵,為的,或者只是為了看更遠的天空,到達彼岸,只欲更是逍遙自在罷了……
我已看過多位法師解讀《心經》的書籍,每位法師對經文的研究,各有見地,如今一邊讀著聖嚴法師的講稿,一邊看著他的傳記,慢慢體會到,何解聖嚴法師是近代深具影響力的法師?
說不定哦,但也不必通告天下吧,若是緣份到了,走到這一步,相信也是上天的安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