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傲骨梅無仰面花


花無百日紅。怎麼我家的玫瑰海棠,已開了花三個月了,卻仍是開得如斯燦爛?
有位阿姨跟媽媽笑說:「你家妹妹,行正桃花運啊……」





  今早造了一個夢,夢中情節大都記不清了,依稀見到自己坐在電腦前,在跟一位網友寫私人回應,醒來時,卻清楚自己在夢中,正打著一行詩句:「傲骨梅無仰面花」……

  也許,就是這句鄭板橋的詩文吧,把那些消失了的零星片段重組,讓我回顧那段在雅虎時期的繾綣時光。

  在雅虎寫網誌時,我有許多以「私人回應」的留言,其中有幾位網友,在回應中交淺言深,幾年的文字交往,即使沒有見過面,也能談論不少深刻的人生課題。

  這批「私人回應」,在遷來谷歌時,卻沒法顯示,所以由那時起,一切有關「私人回應」的留言,便就此灰飛煙滅了。

  那時候,我並沒有打算把這些回應複印下來,而事實上,也來不及這樣做,本著隨緣聚散的心情,滿以為就這般放下了,誰不知,在一夜失眠的清晨,剛才入睡,竟在造夢,夢裏重現一種似曾相識的激盪心懷,細細回想,原以為早已消失了的心情,怎麼又再浮現?

  這句詩文,是我跟一位名叫「大叔」的網友,所交談的內容,那是我行醫第三年的事了,記得我正面臨饔飱不繼的考驗,但又要堅持以中醫維生,力圖在世態炎涼中掙扎,每天,都在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或多或少地作出妥協,幸好在網海中認識了這位大叔,給我的人生,帶來了一個亮麗的閃光。

  我在提出「傲骨梅無仰面花」之感慨時,大叔卻輕輕的回應:「我的逍遙大夫呀,怎麼你就忘了,鄭板橋這副對聯的上聯?」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對啊,我怎麼就執著下聯,而忘卻上聯的深邃意義?

  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的超凡學術境界,給世人留下不少稱頌的佳作,像這副對聯,就是書題《竹梅圖》的,以物喻人,託物言志,言簡意賅地刻畫出,「虛心竹」與「傲骨梅」的特性。

  高人指點,我當然受教,而且,後來的後來,我除了孜孜學習,梅的不媚俗向上,不拍馬逢迎之錚錚骨氣外,也要在適當的時候,欣慕竹的不倨傲自矜,虛心有節,低頭也有低頭的姿態。

  人生,大抵上,就徘徊於「仰面」與「低頭」之間吧!

  像我這樣有個性的女子,坦白說,「仰面」容易,「低頭」卻艱難,大叔一言點破,讓我撥開雲霧見青天,退一步,原來也可以海闊天高。

  四月復活節的清晨,這副對聯又飄來給我打氣了,但怎麼這篇網誌的標題,我還是選用了下聯,而不用上聯?

  呵呵,大叔呀,如今,你在何方?谷歌沒有「私人回應」,你化了什麼名字出現?若你找到谷歌來,可以寫電郵給我,跟我聯繫嗯……


  這是近日我為病人做的拔火罐治療,他患有多年的汗斑,一直沒有接受正規治療,我用火罐,在他的背部走罐,先喚醒了那些沉睡的毛孔,然後定罐,拔出許多水氣和瘀痕,濕瘀疏散於皮膚,邪自然找到出路,對治療汗斑應有一定幫助。

  這位病人,原本不是來治療汗斑的,只是想拔罐舒緩疲勞;然而,我希望在用一種治療法之同時,能多方面幫到他。其實當下,病人都忘了自己患有汗斑,但我在問診時已清楚他的病史。

  有不少例子證明,病人在接受中醫治療一段日子,往往能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也就是說,有些毛病,病人都忘了,但卻給中醫一併治癒了,當翻查最初的病案記錄時,病患才曉得……


  這位女病人的右眼,出現了一條色鮮波動的血紋,正橫越了眼診的女性生殖系統區和肺肝膽區,此提示病人患有與這些區域相關的疾病,這病案我在跟進中,希望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前陣子,媽媽做了這些「薄撐」給我吃,這是我和兄弟們小時候愛吃的小食,長大了,反而不容易吃到。

  媽媽做的「薄撐」,材料極簡單,只放了麵粉、雞蛋和蔥花,但味道卻鮮美,我一次可以吃四件,把肚子撐得脹脹的,幾乎走不動。

  如今,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堅信,一個能真正做到無欲則剛的醫者,方能駐足於天地之間,俯仰無愧…



6 則留言:

  1. 我也記得鄭板橋有另一首詠竹的詩⋯
    不過數片竹,滿紙俱是節。
    萬物要見根,徒非觀半截。
    風雨不能搖,雪霜頗能涉。
    紙外更相尋,干雲上天闕。
    逍遙,這或可更能形容你呢!我也記得你曾說不為良相也為良醫,是這樣嗎?
    悄悄話是好的,但卻會埋沒了智慧的言語,有時,打開一個小小的天窗,那便隨時都可以看到朗朗的晴雲⋯⋯
    再:小時候母親也會常煎「薄撐」給我們吃,有鹹也有甜,而我們是不叫「薄撐」的,是叫「薄餐」,一看便知那一塊塊⋯⋯是不是薄薄的一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恕兄:

      上醫治國, 中醫治人, 下醫治病......

      如今, 我只能在凡塵裏,
      當一名稍有良心有抱負的郎中,
      也不知算不算良醫?
      但由自己做起, 走一步算一步吧!

      我們都有福氣,
      能有機會吃到媽媽做的「薄撐」,
      現在的小朋友, 大都不曉得,
      什麼是「薄撐」的了......

      刪除
  2. 也鈎起我兒時吃媽媽做的「薄撐」,有鹹也有甜,如今只有吃pizza 的時候胡亂愐懷一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執兄:
      「薄撐」的材料很簡單,
      跟 pizza 之華麗不能相比,
      興許, 就是因為「薄撐」太簡單了,
      所以便漸漸消失......

      刪除
  3. 記得小時候,歲末例炸油角,因此必有麵粉和花生糖粉剩餘,這些都是做薄罉的材料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就是媽媽的味道了,
      一種家庭裏熟稔的食材,
      在外面吃不到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