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重遇「腹針」


  兩年前在杭州實習針灸學,給安排與一群外國學生學習,機緣巧合,跟著帶教的宣主任學習「薄氏腹針療法」,實在大開眼界……

  
當年的我,託著老外的福,繞了個大圈子,才看了一點兒奇妙的「腹針」演示,當然沒有實際操作的機會了;然而,就是看了那麼一點點,卻在我的知識土壤裏,種植了一顆小小的種子,沒想到兩年後,在廣州進行碩士課程的實習,讓我體驗到腹針的神奇。


  在住院部,帶教的老師見我對腹針好奇,於是,以一位新收的病人為病案分析,在她的腹部示範施針。

  
老師是用尺來量度腹部穴位的,因為「精準」是腹針取穴的要求,稍有偏差,療效便不顯。量度穴位是要按比例劃分的,需要定出神龜的頭部與尾部位置,再進行劃分等份(下圖病人腹部上的紅點,是經量度後標下的記號)。




  
據資料報導,腹針始創人薄智雲教授是在1972年開始研究針腹療法的:「在接受針灸臨床工作中一次急性腰扭傷取氣海、關元治療,結果一次治癒的偶然奇效啟迪,使他對腹針進行了二十多年長期不懈的研究與探索,逐漸摸清了腹部經絡分佈的規律並驚奇地在腹部發現了一個形狀酷似神龜的新的、無痛經絡系統。首次提出:經絡分為先天和後天經絡,認為臍帶是人體最早的運行氣血的通道即經絡。以神闕為核心的經絡系統是形成於胚胎期的調控系統,是人體最早的調控系統和經絡系統的母系統,具有向全身輸布氣血的功能與對機體宏觀調控的作用。

  
下針的深淺,有著不同的治療目的,譬如深刺是用於補益臟腑,中刺是調理臟腑之氣,淺刺則起止痛作用。

  
以前,我看過宣主任下的針是極為表淺的,病人幾乎不察覺醫師在施針,所以這套針法又叫「無痛針刺療法」。

  
我見過,病人主訴為咽喉腫痛和咳嗽,老師便在建里和左右石關穴位施針,隨即問病人咽喉還痛嗎?

  
病人即說咽喉疼痛緩解,也立時不咳嗽了!

  
太神奇了,這般反應,每天都看見,也見怪不怪了!

  
腹針用治於調理臟腑病,也有一定療效,如「天地針」(即扎中脘與關元),可補益脾腎;「天地針」+滑肉門(雙),對治療頸椎病、上肢疼痛,很有幫助;「引氣歸元」(即扎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能治心肺、潤脾胃、補肝腎等等。

  
治療痛症,扎針後要患者隨即配合活動患肢,鎮痛效果異常靈光。

  
我要用在臨床上去,看看是否能把握這門醫術,以後再向大家分享心得!




    

4 則留言:

  1. Great , 超好的文章~
    我的神闕到 曲骨剛好是5寸, 穴位很易量~

    回覆刪除
  2. wow! 我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學習呢! good for you!

    回覆刪除
  3. 對於針灸,我都覺好神奇,我一有腰背痛就去尖沙咀一間老子號推拿針灸...2次我就好舒服....
    不過針灸有冇危險??因我有朋友試過針灸後,暈倒....原來肺串左入氣...

    回覆刪除
  4. 左圖真係好似喎!Anyway, 祝你學習有成喇!

    回覆刪除